您好,WELCOME!
君悅 德國沃洛斯城堡品酒會
2013/08/02
君悅大飯店 德國沃洛斯城堡品酒會
六月份美麗的周末,下午兩點半的德國沃洛斯城堡白酒品酒會即將展開啦。帶著愉悅的心情以及感恩的心,一同來參加一下這場令人扎扎實實的一堂德國雷絲玲白酒講座,費話不多說,咱們就開始吧!
由於六月的今天似乎是個大日子,君悅各個廳全部都是婚宴,大廳裏頭穿著時尚典雅的美女們與穿著成熟剪裁西裝的俊男們穿梭不息,阿沙胖今天就給他很阿莎力的穿著球鞋兼排汗衫大剌剌的走進咱們主場地,君悅三樓鵲迎廳。(歹勢,因為早上去爬山~~實在是距離有點遠懶得回家換衣服,想說喝一喝走人)
一入場,大大個牌子旁很抱歉是給他某某府婚宴的液晶螢幕,阿沒辦法啊!!! 全部都是婚宴ㄇㄟ~!!!
隨著簽到入場後,咦~~~今天比較奇怪喔!!! 以往都是從後面開始往前坐滿的,怎麼今天這一場竟然是從前面開始往後坐的啊!!!這不禁讓沙胖當下不得不得趕緊卡一個好位置,猜測著今日或許能得到些獨特的收穫呢!!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隨著賓客與專業人士陸續就座後,主持人也正式的用著專業的話術與一貫的風格介紹今日的講師兼酒廠釀酒師,Rowald Hepp 博士!!
博士由於本身也是位教授,開頭一來就先丟個問題給大家!
What kind of factors will influenc the quality of wine??
只見大夥兒七嘴八舌的吐出了零散的答案(阿沒辦法啦~台灣人就是謙虛啦^^)
最後整合出了四大面向,分別是:
Climate 氣候
Soil 土壤
Grape Variety 葡萄品種
Wine Maker 釀酒師
每一個環節都缺一不可,而每一個環節都能影響酒質的表現。舉例來說,在「氣候」的表現中,日照的時間、溫度的變化、降雨的多寡都在在的影響著葡萄樹的生長與往後的釀酒結果。
當然,既然是比較「專業性」講座,今日還有一些特殊的問題也被丟出來一起討論著。譬如『葡萄掛在樹上的的時間長久對酒質的影響』這類的問題。Hepp 博士回答說在較寒冷氣候地區,葡萄串掛在樹上久一點可以帶來更豐富的礦石風味與濃縮集中的香氣,隨著時間的長久,複雜的香氣也會我們試喝的同時一同反映出來,是濃郁集中的表現。相反地,在熱一些的地區葡萄容易早熟,因此容易帶來豐沛的酒體、高度的果香但是相對的也會失去了漂亮的酸度與礦石複雜性口感。
緊接著講師秀出了一張圖出來
這張圖表主要是在探討的是德國境內不同品種的葡萄種植趨勢圖。可以看到是還是以白葡萄品種為主較多。但近年來,有德國酒廠陸陸續續做出不少的黑皮諾,或許也因為是氣候變遷的關係導致該地區均問上升,紅葡萄酒的表現似乎也有慢慢的出現。但 Dr. Rowald 特別強調說,是實上,在德國釀製紅酒有一半以上的因素是為了市場!由於有骨幹的酒廠並不多,因此酒廠還是需要配合上頭的指示搭配著市場的趨勢脈動與消費者習性來做一點調整,以上面的資料而言,25%的紅酒事實上有一半以上的比率其實都是為了市場而做出的一些犧牲。反而不是真正適合釀製紅酒的地方被迫要種植紅葡萄。
講完了氣候,緊接著就是土壤了!!
這時後又跳出了另一張簡報
說實在話就是要講清楚酒場所擁有的葡萄園到底含括到哪些土壤質地,讓他們的Riesling有如此多的變化。博士提到他們為了鑿井,而向下挖了54公尺深的努力,雖然沒有找到水,但是得到了豐富的土壤資料,這號稱是有史以來最貴的資料取得成本(價值75,000歐元)!
在沃洛斯城堡附近有以下幾種土壤:
n 約四億年前 Devonian泥盆紀的石英岩與板岩
n 約五千萬年前第三紀的沙石與礫石
n 約兩千萬年前的第三紀海中石英岩、黏土、硬砂岩等
n 約150萬年前第四紀的石灰土
說實在,講到這一些沙胖也已經快要不行了!這真的很像大學的講座耶!!!! 搞成這樣是……@#$%...
好啦,不過還是要講一下到底這樣的結構會對葡萄栽種有什麼影響。因為如此多樣化的土壤結構可以讓葡萄藤的根部就像其他的植物一樣向下扎根的同時,因為下雨,隨著雨水往土壤裡流,葡萄根也汲取著最豐富的礦物質來讓自己擁有獨特的風味。
針對萊因高地區,其實並沒有什麼土壤是主要的成分,大部分都是混雜著六大主要的土壤型態(黏土、石灰土、板岩……..等)。這樣的型態也造就了萊因高地區的 Riesling有著複雜的礦物性風味。
講著講著,當然要回到酒廠這個獨特又可能是世上最老的的酒廠去探討著其封號是怎麼來的。
最令人有趣的是酒廠竟然找出最早最早的出貨單是在1211年。就因為這張出貨單,讓酒廠的歷史正式的可以號稱絕對比其他的早!!!! (阿話說,義大利不是羅馬時代就開始釀造?? 沙胖筆記跟著寫腦袋的問號也沒停過說….)
此外,Riesling是最忠實反映出不同地區的特性有著不同的風味,如同靈犬萊西那般的忠心!博士他到現在還是非常的有實力可以分辨出不同地區的 Riesling與不同土壤種植出來的風味,聽他講就覺得好像跟吃飯一樣簡單,但我們都知道…….要猜地區或許有機會,但連土壤都要搞出來,這樣喝酒也太辛苦了吧!!!~~~
隨著講的東西越來越深,講師他的眼神與手式也越來越強烈~!!眼神也越來越堅定……難道這就是釀酒師之神的境界嗎???!!!
其實,博士他一直想要傳達一個觀念給我們是,身為釀酒師的他,儘管需要決定這塊葡萄園要種什麼品種最適合、時間什麼時候剪枝、疏葉、採收等,最重要的是要讓對的葡萄長在對的地方。課堂中有一位德國佬發問:「既然北緯50度附近的氣候類似,相對而言萊因高地區似乎也可以種植格烏茲塔明娜這個白葡萄品種啊,為什麼沒有這樣做呢?」博士回答說,每一種葡萄都有他最好的生長位置,儘管按照學術上與栽種技術,格烏茲塔明娜絕對可以生長在德國萊因高地區,但是它相反的沒有辦法提供出像法國阿爾薩斯或者其他地區所擁有的那種香氣與水準,因此在他的決定下,他只讓他的葡萄園種Riesling一種葡萄而已。這樣的態度,其實已經很深的確立了一種“All decision made are based on the taste”!只要無法提供最佳的口感,那就不值得去執行這個決策。(博士同時也讚譽這位提問這個問題的人,這個是博士班水準級的問題!讚~~~)
此時,又有個問題丟出來了:「雜草的問題是如何影響葡萄的生長?」
博士回答著,雜草一定要讓它生長在葡萄樹與葡萄樹之間的走道。因為雜草會吃掉土壤表皮的養分,葡萄樹此時只能奮力的往下扎根去汲取深層土壤的養分,如此一來,才能得到豐富又獨特的礦石風味,也才能反映在釀酒的結果上。如果走到都踩著光禿禿的,那這樣的葡萄園,釀酒師一定很偷懶!!!。
搞半天,原來釀酒和照顧葡萄樹真的很搞剛耶!!!!
下一張簡報秀出來提到了一個新詞兒叫做「綠色採收」
其實簡單說明就是以往呢,負責葡萄生長的人為了要讓葡萄有最佳的養分供給,一株葡萄樹譬如有時串葡萄的話,那麼他就把其中的五串給剪掉,讓養分集中火力的供應給這留存下來的五串葡萄。但是博士提出了綠色採收概念,重點是他發現用這樣的傳統方式,葡萄的表現其實還是不夠好,帶來的風味就是基本的調性頂多加點萊姆味之類的。於是乎他改變了方式,讓一株葡萄樹的十串葡萄全部都先預先剪掉一半,讓他們在剩餘的時間繼續吸收著養分與成長。博士發現這樣的方法,反而對提升葡萄的品質有著卓越的幫忙,並且可以帶來較多熟水果的風味。在沃斯堡旗下莊園的幾款酒就是採用這樣的方法來得到高品質的酒質表現。
除此之外,沃斯堡也是萊因高地區第一個使用玻璃瓶塞的酒莊。這還真是神奇,畢竟玻璃瓶塞的成本也高,博士他說了,我辛苦了一整年,就是不干心好好一瓶酒最後是被軟木塞給毀了,那實在太划不來了!博士發現,平均酒莊的葡萄酒約有2.5%-5%的酒款會有軟木塞影響風味的問題,此外,還有另外5% 會在未來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他從2003年起就改變了包裝的方式,導入了這種裝瓶方式;無須擔心軟木塞變質的問題!讓酒的表現回歸到葡萄的本身與釀酒師和氣候土壤等真正決定性的因素內。
…………………………….話說這時後已經過了一個半小時了……………都還不上酒……………….
博士還是繼續口沫橫飛的講著他如此「專業」的德國白酒講堂
好啦,繼續給大家做筆記下去!
接下來博士教我們判斷什麼叫做QBA等級、Kabinett與BA
以下為截圖出來的照片
最左邊的綠色葡萄,就是酒莊採收QBA等級的白酒專用的;因此採葡萄的工人還不能有色盲,要是採回來的葡萄顏色錯誤,那就等著倒大楣了!!! (不要懷疑,就是100%人工採收,所以才有辦法分辨)
另外右二那樣的顏色與體積大小,就已經是 Auslese等級的水準了,至於旁邊最小顆的那個就是BA等級的葡萄了。因此囉~~ 因為酒莊是採用人工採收,而且又要加上仔細挑選,於是乎採收工人會同時在一片葡萄園來來回回好幾次,因為他們需要採收「正確」的葡萄,而非越快越好!
此時………………..
歐耶!!! 總算來倒酒了~~~看看手錶,天啊!!已經4點半了~~~~ 這堂課也太………久了吧!!!! 我要喝酒了~~~~一直吃麵包和喝水很無聊耶>< 不過也不知道為何,當酒倒好之後有種讓人很想喝他的感覺,很想試試看獨特豐富的礦石風味、人工採收和綠色採收的成果等,都是博士先前提到的東西。
好吧~~這不禁讓沙胖想起最近才了解大陸小米機那種「飢餓式行銷」的威力了!
恩…….喝得怎麼樣,沙胖乾脆留在後面做一個整理好了;因為在品飲的同時,博士還是一直講一直講,簡報一直秀一直秀…說真的,台灣人就是這樣謙虛,沒有酒的時後大家好專心、好安靜,結果酒一喝下去,從那一刻開始,會場就沒有一分鐘是安靜的狀態,大夥兒彼此開始交換心得與感想了,至於那個什麼土壤影響什麼酒質的事情……..還是快樂喝就好了啦!!!!
但還是沙胖最用心!!!(硬要扯一下自己真的很專心)
在品飲的同時,問題又被丟出來了:「請問到底一公升的白酒該含有多少的酸與糖啊?」沙胖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後差點噴出來 (水啦!!是水啦!!! )心裡想到底是怎樣,幾公克糖有那麼重要嗎?? 不管怎樣,在沃斯堡酒莊,其衡量的水準是1公升的酒,需有7.8克的酸與12克的糖,這樣才能達到頂級園的要求。
這時後又講到了為什麼德國白酒要分Kabinett的歷史了
簡報又來啦~
原來Kabinett是從「Cabinet」來的啊,最早是在1716年就被提到。要擁有細緻與複雜的典型特點外、平衡度與果香的表現、礦石的隱喻等等都要達到一定水準才可被認定。不管怎樣,最起碼讓我們知道了德國那六個等級原來最早是這樣來的呀^^
好了!! 也記的差不多了,那麼以下就是整理出來今天品飲的筆記與各個酒款囉
CIS分數(Customer Inner-mind Score)
1. Summer Riesling QBA 2011 (CIS:8.3)
典型清雅派德國白酒,青蘋果、檸檬萊姆氣息清楚,一口就能感受簡單的酸與順暢的口感
2. Estate Riesling Spatless (dry) 2011 (CIS:7.5)
入口順、尾韻帶點辛香料風格,礦石尾韻清楚扎實,多了份烤土司的香氣與點點的花香,但感覺應該要年輕時就喝。後面溫度拉高後酸度整個破表。
3. Estate Riesling Edition 2010 (CIS:8.4)
熱帶水果香氣柔順細緻、口感滑順、果味和酸度都很平衡,屬於高分酒款表現喔
4. Estate Riesling Erstes Gewachs 2009 (CIS:7.4)
號稱是頂級園,但表現出了入喉感似乎多了份銳利度。整體酸度高、花香與乾果未明顯,然而整體表現度似乎讓人有一點覺得還太早的感覺。
5.Estate Riesling Kabinett (CIS:7.5)
感覺較為硬派,香氣雖厚重但尾韻表現強烈,或許有著清楚的架構,但是否還需要陳年仍是個變數
6.Estate Riesling Spatlese (CIS:8.6)
這是蘋果!!! 酒體厚實,黃色水果與微柑橘香氣等層次分明,入喉滑順且不膩口,非常棒的一款酒質
7. Riesling Auslese (CIS:8.8)
號稱要看天吃飯的Auslese,去年僅有2000公升量產,換算下來僅有2667瓶,也就是說只有222箱量產。也難怪了這第七的auslese和第八的BA是要由服務生先在旁邊倒好才送上來給每一位參加的人員。這支Auslese非常的典派,Riesling的汽油味,黃色甜水果、蜂蜜、漂亮的香醇度;濃郁又集中,餘味亮眼且不翻苦,滑順漂亮的一支酒款。
8. Riesling Beerenauslese (CIS:8.9)
根據酒廠數據資料顯示,去您僅有180 公升量產,換算下來是僅有480瓶(375ml),還真是給它珍貴啊。這款BA給人就是像在吃一串完整的葡萄,風味集中而且酒體結構讓人沒話說。酸度表現均衡宜人,口齒留香Keep for ever~~ 現階段飲用甚至還太早,讓人可期待其窖藏後的風味表現。
以上就是沙胖個人的意見,無任何商業價值與利用程度。
當然最後有人問了博士一個問題:「您覺得如此高貴的BA酒款,什麼時後飲用最好?」
博士回答著,他最喜歡一早起來看著報紙,在一天中味覺最為敏銳的時後來開這一瓶珍貴的葡萄酒,讓自己的心情與情緒和緩下來,剩下的一部份冰在冰箱中留待晚餐與家人一同享受。沒有必要搭配什麼甜點或者放在晚餐的最後一支酒,BA的魔力就是應該反映出是一個家庭分享的概念。」
博士就是博士,這種回答讓人真的不知道除了鼓掌以外還有什麼好去做去說的,這時後在場的情緒也已經沸騰道一個頂點了,大夥兒喝酒的喝酒,後面訂酒的訂酒;如此的火熱的場面下就是今日德國沃斯堡品酒會的狀況 (如附圖)
好了,那麼以上就是今天下午於君悅三樓鵲迎廳的現場報導,沙胖也累了,頭一次等到快兩個鐘頭才上酒,頭一次有這種品酒會讓人強烈到想快點把酒乾了的飢餓欲望!不過不管如何,沙胖盡可能的就是替各位紀錄下整場活動的狀況,讓有參加的人能擁有回憶,也讓沒參加的愛酒人能得到一些微薄的資訊。那麼,品酒會紀錄就告此先道一段落囉;咱們下一場見!